七月与安生

爱情片大陆2016

主演:周冬雨、马思纯、李程彬

导演:曾国祥

 剧照

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2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3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4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5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6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3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4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5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6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7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8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19七月与安生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14 05:15

详细剧情

“13岁”奏响了青春序曲的第一个音符。七月与安生从踏入中学校门的一刻起,便宿命般地成为了朋友。她们一个恬静如水,一个张扬似火,性格截然不同、却又互相吸引。她们以为会永远陪伴在彼此的生命里,然而青春的阵痛带来的不是别的,而是对同一个男生的爱——18岁那年,她们遇见了苏家明,至此,成长的大幕轰然打开……

 长篇影评

 1 ) 玉佩恒久远,一胸一撕逼

我是和闺蜜爱上过一个人的过来人,虽然前后时间相隔若干年,但内心里相爱相杀的戏码我懂。 我是和闺蜜一起洗澡比胸的熟练工,所以臂弯里的小温暖,离别时的小拥抱,自觉世界有她就够了,男人算个屁的独白我懂。 我的交闺蜜属性是写长长的情书,写短短的字条,写定时发送的邮件,也打漫长的电话,所以文艺圈里一作一世界的模式我懂。 但,多得是我不懂的事情。 比如,安生死活带着玉佩这是故意给七月吞苍蝇的节奏吗?人七月恋爱在先,你们情投意合有种就挑明着说,带着个玉佩流浪四方,天天问候家明,然后吵架的时候指责七月:“你这个人就是算得太清楚。”黑人问号脸来一打!这哪门子委屈你了,3P才是算得不清楚? 比如,七月号称自己会扮猪吃老虎,有大聪明,我也是大写的懵逼。早早看见人家两人眉来眼去,信物都送了,只字不提,与双方均保持良好互动也是完美诠释忍字心头一把刀,但抓奸在床,吵架的台词竟然有:“你不是不穿内衣的吗?不是爱自由吗?怎么穿了?”同学,13岁和23岁是两个概念好吗,这话放在这隆重的场合是搞笑的吗?和闺蜜比胸之后,出门左转对男友冷静来一句:“一个月内回来我们就结婚。”啧啧啧,为这胸襟点赞。好了,人真回去了,银行柜台上班都不管微型摄像机对着,哭死哭活的答应求婚的人,在婚礼前一天,竟然要求新郎逃婚,这种摇摆程度让人称奇!七月你高中装聋作哑到婚礼前,突然爆发,是存心给自己找不痛快是吗? 比如,苏家明这样的人渣,怎么成为香饽饽那么久的。因为长得或整得像彭于晏吗? 比如,七月一消失,慈祥的父母是撒花欢呼的断绝关系了吗?人死了,安生可以作为家属签字,孩子可以养起来,问过人外婆乐意不乐意了吗?我们真不能,拍个青春片,就把非青春的人类只当道具差遣好吗? 我不接受的是为了结果来篡改过程,也不接受为了青春残酷来污蔑生活的逻辑,简单点,就是不接受包装痛苦,柔光风景来呈现所谓情深。 我们可以一起长大,可以爱上同一个人,可以有欺骗和背叛,可以二十七岁一定要去死,可以写长文怀念凭吊,但我们要记得,我们爱着的是除了自己之外的一个真实的人。这个人,不是你精彩人生的衍生物,她是浮动的岛屿,是雾中的灯塔,是曾经或者一直努力靠近的一条平行线。

 2 ) 七月与安生,林冲与鲁智深

在《七月与安生》里,两位女主角第一次撕破脸,是因为安生给七月写的那些明信片:“这么多年,你给我的每一封明信片,最后都要问候我的男朋友。”(大意)

看到这里,我马上想起了《水浒传》里那段著名的八卦:《水浒传》第五十七回,鲁智深与林冲久别重逢,鲁智深张口就问:“洒家自与教头别后,无日不念阿嫂,近来有信息否?”

相比李安生只是在明信片末尾捎带问候一句家明,鲁智深如此开门见山可要尴尬多了。金圣叹看到这里都喷了:“奇语绝倒,令人闻之,又感又笑”。

对这个唐突的问题,林冲只是如实作答,两人并未当场起矛盾。只是,“在五十七回之前,花和尚嗜酒如命,而五十七回过后直至坐化,花和尚竟然从此涓滴不沾。”“鲁提辖与林教头的一段义薄云天的恩情,也从五十七回戛然终止。自此全书再没有一句话写道此二人的任何交往。”(王怡《花和尚的英雄本色》)

可见男人之间的情谊也未必简单直接,各自心里的曲折算计未必不是九曲回环。鲁智深心里未必没有一个安生,林冲心里未必没有一个七月,梁山好汉的兄弟情和小女生的闺蜜情并不是什么截然不同的情感。

和很多男性一样,我一直不太理解女人的友谊。她们往往刚认识三天就好得蜜里调油,手拉手上厕所;可分开之后丝毫不见伤感,很快就能结识新闺蜜。她们在一起时可以分享一切秘密与悲欢,背地里却又互相嫉妒,说对方坏话。男人之间会讲义气,而女人好像根本不讲义气。我们经常半开玩笑地质疑:女人之间真的有友谊吗?

看完这部电影,我不由得感慨:“原来女性的友谊是这样的。”甚至她们对待友谊的方式有比男性更高明的地方。七月与安生虽然撕破脸,可撕完之后两人还是好朋友。林冲和鲁智深表面上云淡风轻,然后却再无来往。相比而言,哪种友谊更直接、更坦诚呢?

七月与安生这对朋友在电影里没少撕,但她们撕得不令人生厌,反而能激发观众的理解和同情。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有三层理由。

首先因为她们没有撕得太难看,或者更简单一点说,没有像某些劣质青春片那样热衷于扯头发扇耳光。看那场捉奸戏的时候我一度非常紧张,心想“卧槽卧槽,是不是要扇了,是不是要扇了”,结果到最后也没扇,只是洒洒水了事。看完我整个人都松了一口气。

更深的一层理由,我觉得是因为角色的行为都出自真情。劈腿、背叛、三角恋……这些行为当然都是政治不正确的,可事实上谁又能一板一眼按照政治正确活着呢?友谊爱情分不清,先来后到理不明,想控制又控制不住,想躲避结果还是遭遇……哪个年轻过的人没遭遇过这种困扰呢?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像“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这样的诗,可为淫鄙之尤,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极度政治不正确。——“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邓安庆老师也曾经说过,政治正确是一刀切,而现实生活是犬牙交错。将这种犬牙交错展现出来,是足以打动人的。

而最终极的理由,我觉得七月和安生这对朋友即便在矛盾最尖锐的时候,都依然彼此信任,为对方牺牲。安生一直在三人关系中退让、回避,而七月对此也心知肚明,正是这份情谊使得她们即便在捉奸时也依然没有扯头发扇耳光。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总有几个特别重要的朋友。朋友之间总会相互学到很多重要的东西,是学校和家庭教不了的。你们深深影响了彼此的一生,从而建立起无法隔绝的联系:“如果踩住一个人的影子,就一辈子离不开”。

这部电影没提女权,但其实很女权。两个女主角无疑都是自强自尊、人格独立的女性,这从他们对待男主角方式就可以看出来。有人戏称两个女主角对男主角的态度是“姐妹如手足,男人如衣服”,但我觉得恰恰她们没有把男主角当“衣服”,而是在保持自尊的同时也给了他足够的尊重。安生特立独行,自不必说。七月一直是个乖乖女,期盼早点在老家结婚,过上安稳生活,甚至当家明劈腿时依然选择了和他结婚……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就此忍气吞声时,我们突然发现原来她早已安排了分手。而她分手的方式也很独特:让家明去主动承担弃婚之名。这当然不符合现实逻辑,但却符合戏剧逻辑:谁先背叛,谁承担后果。让家明去主动背负骂名,是给他一个赎罪的机会。而家明真的这样去做了,也说明他总算是一个值得尊重的体面人。(想想《让子弹飞》里,张牧之让黄四郎“体面”,而黄四郎是如何的不“体面”。)

最后说说两位女主角的演技。我本来觉得俩人演得都还行,但看完电影,听到监制陈可辛说了这么一番话:周冬雨扮演的安生是比较容易出彩的角色,相对好演一些;而马思纯扮演的七月比较难拿捏,既不能被安生映得黯然无光,又不能强行表现得太“抢”。马思纯最终能把这个角色hold住,挺不容易。

陈可辛老师这番话说得很有道理。仔细一想,安生这个角色那么容易出彩,而周冬雨演得只是“还行”,那实际上等于演得很烂了。而马思纯能把七月这个难演的角色演成这样,值得加1星。

 3 ) 这片子也是烂到极致了【转】

首先说明一下 这片出自无声的坍塌 我只是转过来
看了七月与安生,被安利的片子。
有几点想说的。
电影乱拍,导演恶意乱搞,故意美化安生。
开始还有些代入感,直到七月在新婚前夜让家明离开自己,就知道这是导演的矫情。
很多人说看哭了,但我没啥感觉。眼泪本来就是廉价的东西,煽情也不是什么难事儿。我哭了也不会说它好。

七月,幸福家庭中的孩子。安生,在缺爱家庭中长大。

1. 七月
对朋友完全的信任和付出,付出到没有了自我,可恨之处。理解不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包容和忍让,为了友情?但背叛自己的朋友是真朋友?

2. 安生
把七月对她的好看做理所应当,七月愿意分享给她是她的幸运,不愿意分享那也是人之常情,她有什么理由责怪七月?她放手家明还变得伟大了?想起那个乞丐的故事,每天都能乞到路人甲10块钱,有一天只有五块,扇了路人一巴掌。
自欺欺人,考不上好学校还美其名曰不再受约束。过得流浪惨淡叫自由。太假了。
更可恶的是导演(or编剧),试图美化安生弱者有理的心态,原著是安生对家明各种挑逗,还怀了他的孩子,影片里这些几乎全没了。

3. 家明
电影把他演得无辜无个性,现实里怎么可能,一个巴掌拍不响,没有责任感和智商的渣男。

最后转帖几个知乎上的评论。
1.菠萝无敌 :
不知道为啥一面倒的赞扬

三观奇歪外加恶俗的三角恋意外怀孕剧情

“乖女孩”和“坏女孩”的刻板描述。

我抽烟喝酒当果儿睡乐队当小三跳艳舞终日混迹酒吧夜店睡闺密的男朋友但我知道我是好女孩?

我好好学校好好恋爱勤奋工作最后男友出轨闺密原谅后又逃婚并搞大肚子最后挂掉还把孩子送给闺密养?

还什么交换生活?明褒实贬,摆明就是说混日子的安生要过的比认真生活的七月要好,安生是玩腻了要安定,而七月是无聊无趣所以需要浪起来模仿安生来获得完满。

典型的好好学习工作“乖女孩”愚昧单调无聊不如混日子的“坏女孩”精彩丰富有趣,这种存在于广大学渣和艺术生导演专业从业者们的刻板印象与自欺欺人。

烈女失贞不如老妓从良,古人诚不欺我也

你们感动的时候谁还记得最后安生的未婚夫,那个深深喜欢安生厨艺满满带着眼镜最后却因为未婚妻要养育前任的后代而被因此甩掉的温柔好男人——老赵?

想安定了就找个好男人嫁了,用不着就挥之即去——好男人挖你家祖坟了?

2. 张悦Zairy:
看了影评有好多人说看一半就开始哭才决定要看的,难道只有我一个人 觉得这电影里的三个人都好tm矫情么?男主渣的不要不要的,两女主脑残+巨婊
同时具备矫情,脑残+婊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只能把自己的人生活成这副德行了

3. smile:
不喜欢,哪里是真性情,不至于自怨自艾也是悲情主义,活在阴影之中,真正的快乐的时光很少,放荡不羁,随心所欲,以爱的名义伤害另外两个人,以悲情的角色过活着,博取了一次又一次同情。我无法理解七月与安生之间什么都可以原谅,凌驾于一切之上的友情,无法理解七月内心没有原则的怜悯与原谅,无法理解安生心安理得的窃取插足别人的爱情,无法理解家明的齐人之福。可怜不能成为纵容的理由,或许可恨之人有可怜之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这个问题由来已久。

安生本身所带有的寂寞与孤独不是七月完成的,但是她为了寻求那种温暖与阳光和家明在一起,伤害了七月,当家明和安生互相理解互相欣赏依偎的时候,七月在内心不安,在担心为什么家明不回去结婚,他们两个人把七月置于何地,爱吗?或许。当然,一个人的看法和个人所经历的事情会有一定的关系,可能因为朋友的初恋被她最信任的闺蜜抢走,她受得伤害是双重的,至今无法原谅这种事情。

不应该逃避自己的内心,喜欢就去争取?如果是这个意思的话,我觉得那个不算逃避内心,是知耻明礼,世上男人千千万,何必执着于一个即将结婚的人,更何况,结婚的对象还是自己最好的朋友。喜欢就去争取也是要分情况的,宪法还规定在行使自己权利的同时不能侵犯他人权利。

 4 ) 七月?安生?

意外喜欢的一部片子,每年都会选择几部青春片去看,那年喜欢左耳的生涩,当时马思纯在左耳里能压的住戏,但在再这一部里周冬雨的安生气场太强,戏上控制的也确实要更好一些,有时候也会想如果两个人的扮演选择的角色互换一下也许挺好玩的,但随即又好像瞬间明白了导演分配角色的意图,有些骨子里流露出的东西不单单是外露表达那个在的那个样子吧,看的时候有那么一阵子总想到《花与爱丽丝》。

 5 ) 最相爱的人, 没有在一起。

实在是充满了惊喜的一部电影,让我很后悔自己没有去电影院贡献票房,毕竟今年烂片这么多,难得一部好片子自己却没有支持,心里内疚得很。这些惊喜里,简单拆分的话大概可以分成四部分:

第一导演竟然是曾国祥,曾志伟的儿子,我根本不知道他会导戏,事实上他作为演员拿出手来的作品也没有几部,在一个固势思维中这么直男这么港灿形象的人怎么会拍出这么有质感近乎百合向的电影?两个女孩子相互之间的情愫真的是隔着屏幕都可以感受到,而且这部作品丝毫不逊色于《花与爱丽丝》;片中对于年代的考究,不管是服设还是场景都很用心,一个香港人,根本没有经历过那么年代大陆的成长环境,怎么能对这些细节做到这么棒的把控,这是我最吃惊的。这么细腻这么有质感的电影,不要说是香港导演,连台湾可能都拍不出来几部,所以我觉得是华语电影的一大进步。

第二是真的理解了金马奖,因为周冬雨和马思纯都演得太好了,我一开始觉得马思纯因为角色定位的原因是逊色于周冬雨的,但是后边的反转,包括马思纯说出那句自己只是装作乖乖女、只是知道怎么讨大人欢心这段话,完美将角色的表演升华到另一个高度,因为观影者在屏幕外的确也是对七月这个角色更加喜爱有加,觉得她如此讨人喜欢,安生去招惹家明那是她的不对(何况她表现得又很浪荡);然而原来一切七月都是看在眼里的,她的聪明可以看到一切的发生,她知道自己只好扮好乖乖女的角色安生就会自动退出,安生的确退出了,这一切看上去还不是她的错。能把安妮宝贝这么单薄的几页,扩展成这样一个故事,真是不能不称赞这部戏编剧的才华,而两位的演出真的给电影大加分。

第三也还是回到选角,每个演员都很好,就连只在电影里出现了一次的安生的妈妈,都表现得很好,甚至大家都不需要讨论安生家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单从她的妈妈对待小时候的七月和安生的态度就能明白安生有家不愿意回的原因。再者就是男主角家明,真不算很帅,但是干干净净一眼就让人喜欢上,这种男生在学生时代最招人喜欢,但现在想起来也是最可怕的,为什么?因为他来者不拒。他喜欢安生,但是他懦弱不敢说出口也拖着七月不跟她分手,他可能以为这样是保护七月,事实证明是伤害了三个人的人生。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都弄不清楚的男生,千万不能跟他在一起,因为这是他的人生态度,他不单单是对爱情这样,对事业也会这样,这种人,注定最后会在茫茫人海默默无闻。

最后就是回到安妮宝贝,果然还是文艺教母,在郭敬明、韩寒和张嘉佳都滑铁卢的情况下,她活过来了。她的几页小说可能对电影最终的帮助并不是最大,但是基础是她奠定的,所有的一切都是由她而生的,她是写作人里,最成功的典范。可能最后《小时代》的票房会比这部电影高(毕竟郭敬明将电影分成了四部),但如果现在这些小年轻们,有一天真的长大了,不再是个老小孩,他们会明白,小时代那里的四个女生没有任何友谊可言,随时可以撕逼随时可以和好,这不是友情。真正的友情是隐忍的,使了劲装,希望表现出自己的无私和成全,以为这就是对对方的爱。然而最后架着面子把大家都伤害了,等到大家都真的装不下去了大吵一架大闹一场,褪下伪装,那么时候才发现渺小的两个人,其实无论怎样,都只有彼此。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不止一次想起我最好的朋友,高一认识,也就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也都是小镇孩子。就这么一起陪伴着,度过了好多有意义和无意义的岁月。曾经一起在街上和地铁站又跑又跳,青春也就这么一晃眼一点一点慢慢慢慢过去了。那些年拍过的贴纸照,最后都放在抽屉里最里格,再没有拿出来看过。要说到底是哪个节骨眼开始进入青春,又是什么时候慢慢离开青春呢?总是很难界定,给不出肯定的答案。但是毕业之后就慢慢不再联络,如今过去六年,变成了微信朋友圈里的一个头像,一条信息。我们曾经曾幻想着要一辈子住一起,但是现在一个人在上海租下一个两室,孤孤单单在深夜码字的也只剩下我一个人罢了。

你说我们是朋友吗?我们不只是朋友,我们真的一起在一个浴缸中脱光了衣服一起洗澡,不觉得羞耻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你说我们是恋人吗?我们不是恋人,我们对彼此的身体没有性的渴求,我们可能会爱上同一个人,就像是七月与安生都爱上了家明一样,但是我们不会相爱。我们是第三类情感,是这部电影的英文名——SoulMate,是灵魂的伴侣,尽管我们未能相互陪伴在一起。电影里,无论是最终的结局,还是小说里的结局,七月与安生最后也未能一起生活,也许这就是人生吧。就好像前几周在纽约的一个朋友说过,“你这辈子最好不要住在最喜欢的城市,要住在第二喜欢的城市,因为只有这样,你的那份喜欢才会因为得不到,而永远都不会变质”。

最喜欢的城市,没能住在那里;最相爱的人,也没有在一起。

 6 ) 每一个人都是七月和安生的矛盾体

那本深蓝色的,封底印有几朵繁花的书,是我高中买的。纸张已经泛黄,页边也已卷曲,带着时光的印记,却依旧执拗地泛着墨香。安妮宝贝的《告别薇安》,我是为了这部电影特意把它从橱柜里翻出来,看了一遍。

我想我准备好面对这个故事了。而这部电影《七月与安生》,给我展示了完完全全不同的让人深陷的惊喜一面。

七月与安生,性格完全不同,一个温柔如水,一个热烈如火。她们于十三岁相识,宿命般的互相吸引。她们黏在一起腻在一块,亲密到互相看胸泡澡睡觉。直到18岁爱上了同一个男生——苏家明。难道在一起久了的两人连喜欢男人的口味都相似了?有人把它简单归于三角恋,但它绝不仅仅是一个闺蜜抢男友的无聊狗血故事。

一. 想要自由人生还是现世安稳?

有人说,好女孩上天堂坏女孩走四方。人人都幻想成为一个女流氓,轰轰烈烈,闯荡四方。抽烟喝酒,潇洒不羁。

如果说温柔安宁的七月是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女孩,顺利的上高中,考大学,偷偷暗恋一个成绩好的男生。然后找一个稳定的工作稳定男友,结婚生子一辈子。那么安生,是无数人心中向往的女子。有那股子冲动,那股子牛劲,敢爱敢恨走四方。自古红蓝出cp,剧组特别贴心地给她们安排了那贯穿始终的衣服颜色。蓝色,代表安静忧郁的七月,红色,代表热烈奔放的安生。

物极必反。七月骨子里是向往自由的安生,而安生确是渴望安定的七月。憋在一个象牙塔许久的女生,心底里对自由对狂放不羁的极度热爱。七月那么的羡慕安生,可以到外面闯世界。我特别理解七月,因为我就是那样的女孩。

我一直是有些软弱有些怯弱的,曾经面对这个世界想要干点什么却什么都不敢做。但见到那种可以背包旅行敢爱敢恨的女子,甚至看到她们喝酒狂饮她们的刺青,心中都有隐隐的羡慕和快感。有时候,我觉得性格憋久了只差一个爆发一个点。好女孩的内心都住着一个隐藏的魔鬼。

而安生却从小缺乏爱,她是多么想要有个家,有个安稳的可以栖息的港湾。她想窝着,和她亲爱的七月一起,有父母有人爱,有个家。而她,却不得不离开,七年,去闯荡。坏女孩的心中也许有一个软弱的天使。

只因为她们爱上了同一个男人。这个叫苏家明的男人个性软弱的让人想掐死他。就是个渣男典范,或许他也分不清他爱上了谁,谁又多一点。如果说他第一眼就被“坏女孩”安生吸引,那么请你出轨的快一点。这是我第一次想对着一对意图出轨的男女说,你们为何隐忍这么久?十八岁那年就该英勇果断。优柔寡断的爱,永远会把双方都伤到很深。

二. 男朋友和女朋友

七月的个性,只有安生最了解。安生默默离开,以为一切就可以结束。这是她以为的“让“”,可这所谓的让,能让爱情随之而去吗?

当爱情遭遇友谊,该怎样选择?厕所那场戏。是注定了的闺蜜撕逼大战,可编剧却安排的真实一点都没感到矫情。马思纯的狮吼功大爆发,周冬雨楚楚可怜,一句“我们什么时候变成这样了?”泪流满面。

这部影片的男主自始至终仿佛只是一个符号,一个牵绊。他伴随着或者说迫使了七月与安生的成长。这是一部有关女性内心感情的戏。

成长是什么?你终于认清了自己内心想要什么,爱谁,去哪里。

家明喜欢问:你还好吗?安生总说,你不要问我这么哲学性的问题。

可她们确确实实在一路上寻找到了这个哲学性的答案。七月挺着孕肚来找安生,她说我终于想明白了,什么对我重要,什么不重要,她们都恨过彼此。但重要的是,我只有你。

人生在世,路很短。我们开始不以为然,但是从13岁开始纠缠的朋友,爱人、真的没有那么容易放弃。七月,安生都是如此。不禁觉得这部戏有点女同戏的暧昧,也许除了男主角,她们更爱彼此。她们之间的情感纠结,可能让那个男人都有点无法触摸。女人心底的秘密是柔软细腻的,无法想象它诡异的暧昧。我们可以去爱你,可以选择不爱你。

闺蜜和男人,女朋友和男朋友。是每个女生成长过程中过不去的坎。也许一开始,三个人就不该在一起。这样就不会有后面的乱七八糟。安生对家明说,你抢了我的七月。男人和女人,女人和女人,爱起来也许不都是爱情,却都是爱。

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自私。两个女人都想得到一个男人的爱,却又还想要爱彼此,维持像小时候那般纯真的友谊。这简直就是开玩笑。一般三角恋剧情之所以低智商在于,女二作为绿茶婊抢了白莲花女主的男朋友,这样的纯撕逼就只是一个无所谓的狗血,绿茶婊是没什么道德底线的生抢。而七月与安生的故事之所以动人不矫情,因为两个女人都还想着对方的好,隐忍地想要维持下去。

我不喜欢最后反转的死亡结局,尽管安妮宝贝的书中也安排了不同的人死亡。可是就是想要看着她们的生命美好下去,而不是戛然而止在二十七岁。所以电影里,最喜欢隐约中岩井俊二的影子,把七月拍的那么美。她走在路上,仰头望着雪景,低头吃着汉堡,走过千山,走过大海。一直活在安生的记忆里,一本永不磨灭的小说中。

三. 时而七月,时而安生

看电影之前,我总觉得选角错了吧,应该互换才是对的性格。

因为周冬雨给我的印象还停留在张艺谋的《山楂树之恋》,清纯的眯眼一笑,连牵个手都要脸红的女子。而令马思纯崛起的那部电影《左耳》,里面的黎吧啦正是一个如安生一样小太妹似的女生。

演员们演绎出了完全不同任何时刻的自己。特别是周冬雨,完全是她演艺生涯最强的爆发,最好的一次。她夹着烟,喝着酒,红肿的眼睛,想要哭却硬生生地咽下去。她就是那个闯荡江湖的豪女子,却又无数次想要停下来,找到一个家。“也许是老了吧,没有想和陌生人瞎聊的欲望了。”周冬雨在一言一语中构建了那个安生。

她们是多变的,或许某部电影只是她们生活中的一面。周冬雨也会成长,她不可能永远只是个高中生,连亲个脸颊都会吓哭。马思纯很文艺,也许涂绿眼影的黎吧啦不过是她性格中的潜在小人格。

其实,七月和安生不过是一个人的矛盾体。人有许多种想法,如果外表是伪装吧,每个人卸掉伪装的真心又是什么呢?七月最终变成了流浪着的安生,安生却变成了安稳的七月。就像我时刻想要奔向远方,也许有一天我会真正背起背包走在路上,却会不断地想要回家。人就是贱骨头。必须将想象着的多彩多姿的世界通通过一遍,才肯罢休。

首映的时候主持人问大家,喜欢七月还是安生。更多的人举手喜欢安生。为什么呢?陈可辛说,因为我们大家都是七月,七月都喜欢安生。因为我们都想成为我们所不能够成为的那种人。

时而七月,时而安生。

这大概才是人的一生。

 短评

从问候家明开始,变得有趣了。比较有趣意外的是把作者身份也写到电影里,反转再反转还挺好看。性格与身份角色的互换,真是一出人生最好戏。当七月与安生在一起,再怎么亲密腻味你都不好察觉这份情谊的特殊与可贵。只有七月与安生被拆散,被时空阻隔,你才会发现电影要做的是逾越中国内地青春片这一类型

8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看完电影出来,雨下得更大了,很久没有一个人看电影,哭得很畅快。两位奉献了自己的最佳状态,特别好,被惊艳到了,预感周会拿奖。有些镜头离演员的眼睛很近,想到阿黛尔的生活。最后一个镜头,美得像诗。

9分钟前
  • 南笙
  • 力荐

曾经分不清,谁砸了消防铃、谁喝了雪梨汤,年少让我们不分彼此;后来分太清,谁挂了玉观音、谁写了问候信,爱情让我们分崩离析;终于你和我再无分别,谁生的小姑娘古灵精怪,谁写的故事叫人唏嘘,双生花开在二七,我们对镜映照出了彼此。爱情能否谦让能否分享,爱一个人能否胜过自己,我们还是分不清。

1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如果踩住一个人的影子,就一辈子离不开” 前半部分的青春戏好过后半部分的苦情戏,音乐略满但细节情绪做得足。国产青春片最怕不痛不痒、无病呻吟,这一部算是惊喜。周冬雨的劲儿到位了,可能是最好的一次表演。马思纯高圆圆附体、李程彬低配版任泉+彭于晏化身⋯⋯三角最稳定,除了三个人。

14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1:剧本扎实,结构完整,女性向,那种相爱相杀互生互灭的一体感,表达得很细致;2:周冬雨演得不错啊,马思纯跟高圆圆我有点分不清了,浴室对戏很打动人;3:女性向电影,都感觉男人真是个可有可无的物种,这种蠢物不要也罢!

16分钟前
  • 邓安庆
  • 推荐

女生间的感情就是很妙,互相嫉妒互相爱护,有些东西可以分享但有的东西连碰都别想碰。

18分钟前
  • 疼疼(电动版
  • 推荐

我是一个渴望安定的女孩,但强行伪装成追求自由,逼迫自己漂泊流浪。你是一个渴望漂泊的女孩,但强行伪装成乖巧善良,逼迫自己结婚生子。于是。我看谁谁是归宿,给我一点安定就好,却仍无家可言。你能飞的时候,却已枷锁深固,勒痕太深,再也无力展翅。人生的许多错过,大抵源于装逼装过。

19分钟前
  • ZeonGin Sou
  • 推荐

最后半小时的反转提半星,把矫情单薄的那几页原著,改成人生观/世界观对称并互换的“双生花”概念,真的太不容易了。内地院线难得一见的生动通透的女性电影,细致地捕捉到不同性格女生之间的震动效应,她们生命的差异、交叠与轮转。虽然MV过多,情节也有俗套,但对情绪和氛围的掌控非常满意。周冬雨、马思纯双双贡献生涯最佳表演。

20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贤者之爱》前传

25分钟前
  • 福禄寿喜锅
  • 还行

其实可以将两个女孩的螺旋状人生,看作一个女孩精神世界的两面。安稳生活时艳羡流浪,流浪时想念妈妈做的面和舒服的床,不断挪步试探男孩的爱,敏感又疏离,辗转几万里,发现只能做到爱自己。这么一来,所有的反转都是内心投下的毒药与饵食,杀哪个留哪个,任随其变。

27分钟前
  • Obtson
  • 还行

谢谢编剧 谢谢原作 谢谢导演 谢谢演员 谢谢一切

30分钟前
  • 琦殿
  • 力荐

彭浩翔想当王家卫,曾国祥想当彭浩翔。整体偏矫情,细节很暧昧,第二次反转毫无必要。始终没想明白三个人撕逼的动机何在。安妮宝贝阿姨还是比其他网络写手多两把刷子,懂得从青春期/性的角度切入女性关系。周冬雨本色演出,马思纯(苍老师?)有点惊艳。

33分钟前
  • m89
  • 还行

Bottom line: 看得下去,还不用翻白眼。

36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还行

道理我都懂,然而就是喜欢不来。

3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撕逼不见(狗)血,[作]出新境界。有点超出预期了。王菀之和袁咏仪两位演员相当惊艳。影像感和剪辑都好漂亮!

41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插一句,我小时候是安妮宝贝铁杆级读者,我初二开始在周记本里写绝望小说,一页死三个人那种。现在想想,还是那时候文笔好。啊,果然悲伤是文学的春药🙄

46分钟前
  • bamboo
  • 还行

在大陆青春片里看到七月与安生,就如同在屎堆里掏出了一块银子,对,还不是金子,但是终于不再是夏有乔木,不再是微微一笑,不再是原来你还在这里,不再是左耳,不再是……更不再是tnnd同桌的你

49分钟前
  • Indecent time
  • 推荐

小镇青年将在27岁灵魂死去,不甘心后半生行尸走肉地活着。安稳和自由,这是当下中国大多数年轻人必须面对的二选一,在结构和风格气质上它明确地给出了答案,努力摆脱窠臼,整体把控得当,生动而洋气,预感会掀起票房小高潮。

54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1、好看而不俗套,走心而不尴尬,如果算作青春爱情题材,应该是近些年最好的一部;2、不敢想象周冬雨会有这样惊艳的表演,就像不敢想象曾志伟老师的儿子会把两个妞的墨迹事拍得如此到位;3、恭喜李媛和许伊萌同学,你们一直以来对写故事这件事的态度,得到了回馈;4、推荐去看,希望好片能赚钱。

57分钟前
  • 少言
  • 推荐

拍得真好,各种人生的细微、琐碎、随机和注定积攒成一种力量。导演没有放肆情绪的浓烈,反而中和出一种很日常的动人感。周冬雨交出了人生最惊艳的一次表演,再次证明了张艺谋是全中国最好的选角导演。必然年度华语十佳。

5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