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爆裂点脑海里浮现的是好多年前巴士大叔一句经典的话:你有你的压力,我都有我的压力。
成年人的世界好像没人没有负情绪。
四个主演,都有自己的压力
邦sir,作为一个中层一边是上司的画饼,一边是手下的安危,还有个叛逆儿子时不时惹麻烦
江铭,半道转行,被同事排挤,想换组无人要,屈屈不得志的小警察。
阿秀,丈夫“身死”,被毒枭威胁,天天枪林弹雨,女儿不省心,只想带着弟弟和女儿逃走过安稳生活。
韩洋,贸易不易做,供应商和客户都想要走你的知识版权,前有虎后有狼,凶狠但自家身体有缺陷需要每天输血
就连林九,都因为炒油股欠了一屁股债。
每人都有他的情绪爆点,当邦sir看着手下全灭,儿子被火烧死的时候,当江铭看阿祖用利器插自己女儿的时候,当他被迫吸入大量du品的时候,当阿秀作为母亲看到女儿被人qj,看到假死的丈夫已经和另一个人组织家庭,弟弟被炸死的的时候,当韩洋知道他亲手足被擅自火化的时候。
爆裂点没有传统警匪片里的正义永胜的结局,整部影片紧张,刺激,惨烈,暴怒,惋惜,最后在邦sir的情绪崩溃的中无声爆裂又戛然而止,如激烈的炸弹炮轰后空荡的街角里剩余的一缕烟尘。
林超贤的电影世界,人人都说他很硬,他便跟你说,你看爆裂点,有警,有匪,有硬汉,有妇女,有世界,有家庭,有情,有血,有泪。有众生皆苦,有天意无常。
ps,又想起电影里一句很短很短的一幕,邦sir问前妻打算点?前妻的老公答了一句“我们可以先回教会”。信教都教不好你儿子,这句话算不算是致敬了扫毒里张家辉的经典台词“耶稣都留你唔住,我话既”
其实动作片也可以请个编剧。歹徒拿自己的女儿要挟帽子,帽子居然还真把自己手绑起来了,恐怕不光我们看到这个情节会笑,帽子们看到也会忍俊不禁吧。帽子在人民头脑中的形象从什么时候开始一落千丈呢?什么时候能拍出下一部《国产凌凌漆》?什么时候能出现下一个周星驰?导演最重要的是什么?是脑子里有东西。
看多了合家欢式的电影结局再回想这部电影是真的蛮致郁的,如果你抱着绝对爽片,大开大合正义绝对战胜邪恶的想法来看这部电影那你会失望。这非常偏现实向的缉毒电影。每个人都好像被命运裹挟着前进,都是会流血流泪会哭会痛的普通人,没有天之骄子没有金手指。林超贤的动作戏毋庸置疑的好看,很舍得炸药的枪林弹雨,冷兵器的刀光剑影,赤手空拳的肉搏,看得人龇牙咧嘴仿佛打在我身,感觉导演在创作剧本的时候应该看了很多时事新闻,关于卧底警察和缉毒警察的新闻,我觉得这是电影里运行得最好的一条线,结局不是超级英雄式非常爽文的胜利,是折损了很多年轻警察,卧底警察也惨遭报复死去,连家人都被打击报复,说是惨胜也不为过。
不过我也不认为这是单纯的缉毒片,我感觉林导是借着缉毒的壳讲片中每个角色面临绝境到崩溃时每一位的人生抉择,这一点上每一个角色的完成度都非常高,个性也非常鲜明。这是一部后劲很强的电影,已经约了小伙伴今晚二刷。明明看的时候对每个人的命运都挺关注的但现在脑海里都是卧底江铭最后的哭诉和悲鸣🤧
#电影爆裂点口碑#感谢十点观影团组织的首映礼活动,也感谢陈伟霆,张家辉和所有剧组人员带来的精彩表演,该片剧情一环扣一环,引人入胜,看出来演员们都很用心,该片原汁原味,港味十足,喜欢港片的朋友可以看看,伟霆现场也来了,本人很帅,还是大大咧咧的性格,渣渣辉也是没变,还那么年轻,梁洛施也很好,看起来很精神,看警匪片还是得看香港。
第一次因为堵车错过了开头,第二次完整看到了,再加上二刷发现了一些第一次看没看到的小细节,看完觉得整个电影的流畅完整度上了一个大台阶。 林超贤,爆炸林,那爆炸场景肯定没的说,炸的就是出其不意,惨无人道,视觉心理双震撼。全程心跳加速,完全不敢去厕所,一趟厕所的时间人能殉一车了。 剧情上是多条线同时进行,看似平行,实际是环环相扣蝴蝶效应,一个当时看起来稳妥的选择可能间接要了其他人的命把别人逼进穷途末路,最后的最后一连串可能又返回到第一个人身上,最终给一个超级惨烈的大悲剧画上句号。 简而言之就是,非常值得看!!!绝对的近年来港片top级别!#看电影观影团##电影爆裂点口碑#
又一部不需要带脑子的香港警匪动作片。
无间道套路,松散多线索,加些血腥、暴力的尺度镜头,再就是一顿噼噼啪啪哐哐当当的枪战、飙车、爆炸、打斗等等戏路,看不出新意,引不出共情,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打了两个钟,到点下班,就这么结束了。
常规的警匪互相渗透“无间道”套路,张家辉是阿sir,陈伟霆是潜入黑社会组织的阿sir。
影片自己都毫不避讳对《无间道》的模仿,直接cue当年的经典对白和场面。安排卧底,“三年又三年那种?”;给卧底过生日,开些基情玩笑。
然后有几条支线,张家辉有个败家流氓儿子,成为他内心的隐痛;
制毒师膺秀(梁洛施饰)有个叛逆的女儿,以及一个阔别多年突然出现的前夫杨祐宁;
还有黑社会组织内部,也有些叛变、猜疑等等戏码。
陈伟霆潜入黑帮内部的任务,是要追查制毒和毒品销售的链条。自然而然就会cue出缅北的前身“金三角”。后来还掺入了日本黑帮。继《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瞒天过海》之后,东南亚再次躺枪,又给中国电影的账本上添上一笔。
看上去线索蛮多是吧?但是依然可以不带脑子。
因为作为香港警匪片的代表,林超贤非常熟悉提供最浅显易懂剧情的方式,不用思考,不用瞻前顾后,每个画面都会自然将情节的进展送到你的面前。而那些试图提供情感支撑的支线,对主要情节几乎毫无作用。
哦,他渗透了;哦,她女儿要出问题了;哦,陈伟霆暴露了;哦,他们找到制毒窝点了。
你甚至可以凭借自己的港片认知,直接将整个故事脉络预想出来,匹配率绝对高达80%。
所以,还谈什么共情呢?
一切故事都在预料之中,这样的电影除了提供浅薄的刺激,哪里还能建立丝毫共情?
你看到陈伟霆当卧底,就知道他会经历挫折,会暴露,会被猜疑,会在最后一刻帮助警察,回到正方;
你看到张家辉的儿子,就知道他肯定会被反派抓住,会被当做筹码威胁张家辉,会最后噶掉,给他老爸留下永恒的伤痛;
你看到梁洛施的女儿,就知道她肯定会犯错,会惹下麻烦,暴露制毒师母亲的身份,而母亲又一定会帮助阿sir,将功补过,只为了救回自己的女儿;
唯一没预想到的,可能是杨祐宁的复活,可是稍微联系上《无间道》里的陈慧琳、萧亚轩,就明白了这其实是个性转的NPC角色。他最后在店里被吓得魂不附体,看着深爱自己的女人持枪自杀,却毫无动作,毕竟低端NPC一大规则就是,只提供固定反应,不得干涉剧情,所以还得是阿sir出面击倒制毒师,阻止她的自杀行为。
至于逻辑错误和大堆雷点,估计都没几人想去吐槽。因为对角色和影片都毫无共情,谁都没有吐槽的动力。
比如,第一次看到有人把自己的亲生女儿当人质,去威胁阿sir;
比如,为了阻止制毒师持枪自杀,张家辉的做法是一枪击倒这位自杀者,呃。
更多的就不谈了,大家可以自行去体验强反转、硬套路的种种不适感。
其实说起港片的衰落,已经是个众人皆知的趋势。为什么会衰落,自然很多显而易见的原因,套路陈旧,缺乏新意,类型单一等等,当年的票房密码,已经逐渐被更丰富新颖的故事所取代。
我觉得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内地观众,香港早已失去了“神秘感”的光环。
以前大家喜欢港片,包括城市喜剧和警匪电影,是因为我们并不熟悉香港,可以按照电影虚构的模样去想象那里的一切,包括纸醉金迷、龙蛇混杂、警匪激斗等等,最典型的是“九龙城寨”,完全是被想象成“犯罪天堂”的模样,各式各样的暗黑行为都可以在里面发生。
这几年,香港和内地的来往交流越来越多。我们知道了“九龙城寨”早已拆除,对“重庆大厦”“中环”“铜锣湾”“尖沙咀”“太平山”“维多利亚港”等等地名也越发熟悉,那里没有激烈枪战,没有黑金交易,只有完全被房产业和金融业占据的经济产业,小得不能再小的“鸽笼房”,还有无数位同我们一样奋力生存的青年和中年人。
所以在看现在这些暴力血腥的警匪片,也越来越没有代入感,毕竟知道这些都是虚构出来的场景。就跟你拍一部在成都街头发生的飙车轰炸,或是追捕大毒枭的激烈枪战,我们只会觉得稀奇,不管演员多么卖力,我们也绝对不会认为那是真实故事。
其实香港导演可以考虑创造一个架空世界,类似于美剧的“哥谭市”(目前“东南亚地区”在国产电影中承担该功能),虚构的犯罪天堂,再去上演警匪渗透和对决的戏码,也许能够提供新的情感体验。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元素的失效,比如金三角的毒品交易,比如制毒师被安排为卧底,套路无效,场景老旧,枉费了张家辉和陈伟霆的卖命跳腾,辜负了张家辉和梁洛施真诚动容的情感段落,失去了新鲜感和共情,所有戏份都失去了感染力。
杀疯了杀疯了,这回是彻底杀疯了!
除了剧情线多到控不住,对这部电影好像没有讨厌的地方。想想林超贤《湄公河行动》之前的片子,大多也就这水准。
挺疯的,能让一部本土被评为三级片的作品基本上保持原来的尺度在内地上映,香港导演里大概也只有林超贤了吧。这何尝不是一种privilege?回到片子,能感受到导演在创作这个故事时的野心,动作戏还有表演也没掉链子,紧紧围绕家人的羁绊这个核心点展开,不管是正反两派的行为动机,基本也都是围绕这一点层层递进的,最终呈现出某种被逼到绝境的癫狂和孤注一掷,给人感官上的刺激。有人可以为了女儿不顾一切,也有人可以为了求生拿刀刺向亲身女儿,所以“爆裂点”可能指的也是人性里那个善恶交织、从冷静到爆发的临界点。但问题还是在于,出场人物还有支线太多了,一定程度上打乱了主线的节奏,经常是一个角色写着写着写没了过好久才又出现,然后整个片子也略微有点冗长。不过整体港味还是蛮正的,所以也算是能把人始终抓住。
太可惜了这片儿,为什么要铺这么多条线,只讲张家辉、陈伟霆和反派三条线就足够了,也不至于看完后面这么乱。看到杨佑宁真的好烦,毫无特色的演员。
影片尺度很大,充分证明我们可以拍摄题材很广。暴力、血腥、断肢、性、毒///品、人性、情感、正义。导演给我们刻画了一个复杂的世界,不只非黑即白,不只善与恶,还有更多可能。除此之外,我想说导演也埋了很多彩蛋。有类似弥敦道这样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街道,有致敬《无间道》的三年又三年,有致敬《新警察故事》的一队队员全军覆没和屋顶跑酷追击,还有致敬《重庆森林》和《2046》的重庆大厦2046室。看到这些老港片迷表示非常满足。我相信那句话,港片不死,它只是没有找到新的方向。
爆裂之“点”,是片中警匪交锋抵达一个制高点,是张家辉与陈伟霆亦敌亦友的人物关系流动节点,某种意义也是隐喻香港动作电影的焦点。文艺片有人导,商业片也得有人拍。在同题材领域里,林超贤对这一类型港片的把控,已经炉火纯青,形成他个人风格独特的燃炸宇宙森林。凡人悍警张家辉,疯批猛男陈伟霆,当他俩站在一起,本身就是一幅港式荷尔蒙四溢的真人画啊。
每个人物的行动都缺乏动机,张家辉离婚后就不管儿子了也没看出有多忙,陈伟霆都暴露了还得去作死政治觉悟太高了赶紧入党吧,梁洛施作为制毒师一个制毒镜头都没有,莫名其妙就开始帮主角,感情线不知道有什么用。槽点太多了,林超贤导演的滤镜给三星吧
那丈夫给出第二沓钱的时候,成功夺得今年“喜剧大王”的称号。
纯正港片,林超贤,张家辉,陈伟霆,爆裂点是每个人的情绪开关。 每个触碰心底柔软的时刻,便是爆裂点导火线的引燃时刻。对于张家辉饰演的邦警官而言,昔日兄弟站在对立阵营,他避无可避;对于陈伟霆饰演的江铭而言,卧底多年好不容易取得了毒贩的信任,线索也唾手可得,就算局势再危险,他也退无可退。这次陈伟霆终于演疯批,看后大呼过瘾!!!
太满了,有点过犹不及!后半程着实煎熬…… 陈伟霆开发了一种肌肉抽搐式演技,对面部神经的驾驭已经走火入魔……
【2.5+】一次招魂的仪式,一场奇观的秀场,将破碎肉身纳入炼狱的容器,以疯癫姿态游弋尸骸的废墟,怒火过境尽是妖魔鬼怪的乱舞,多方角逐徒留莫名的情绪叫嚣,符号推演在乱线跳跃中退场,零碎绝句被挤压整塑成无用的废品,游离魂魄还在卖力的撕扯,炸裂的奏章终成一记虚无的哑弹……
+近十年最佳港片。气势从开幕注入,HK真正沦为炼狱。目光、血水、肢体,类型的嘶吼力将观众摆弄到无法喘息;天知道林超贤这些年经历了什么。
塞了一堆跟主线无关的东西,结构散得让人如坐针毡。
1.实在太冗长了,导演显然没有拍好每条线的能力,编剧也没有把每条线写精彩的能力,在线索汇聚一起时,并没有形成足够大的戏剧张力,便草草结束形成单线条,让前面的铺垫显得更加糟糕;2.影片甚至在动作戏场面也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有的是几场大尺度的戏码——母亲看女儿被性侵、幼女被父亲捅刀、父亲看儿子活活被烧死…这在内地影院难得一见;3.演员方面——忙碌的张家辉,努力的陈伟霆和绝望的梁洛施。
林超賢是因為納了很多投名狀所以這麼血腥的三級片都能上了嗎?多少還是對回港的林超賢有點期待的,但結果看來是我錯付了:整個戲硬set一個主題,卻連主線都寫不清楚,東一筆西一筆的,張家輝都顯得浮誇。
尺度大,“爆裂点”完全是字面意义、画面意义与人物命运意义上的重合。带着深厚凌虐意味的底色与人物命运,在港地的高架桥、楼宇、街巷和商业体所构成的“第二地面”上蔓延开来。在如今香港电影已经在“四字联盟”等新导演延展出一脉气象、大量港人北上的当下,还能在内地大银幕上看到这种回魂气质的宿命式、毁灭性的悲剧警匪生态,大概也是那一代港人创作者的时代情绪宣泄与呐喊。本质上,这些最终破碎的、崩溃的、爆裂的人物,他们的困局,才是香港警匪片中最体现魂魄的部分。
三星,支线太多,又讲不完,两姐弟多余,儿子多余,毒师丈夫多余,主线不紧凑,最关键的是陈伟霆戏份很少,一个上裸的镜头的都没有,白练了一身肌肉了,都不知道怎么剪辑的,尺度是挺大,毒贩捅自己女儿小女孩这也能过审?火烧叛逆少年也能过审,就是陈伟霆上裸的镜头不能过审,真够傻卵的
12.1看的路演场,确实血腥暴力了些,没啥出彩的地方,港片爱好者可以看看。
演员演得不错,张家辉依旧贡献了影帝的水准,情绪拿捏到位。陈伟霆意外之喜,演技贡献程度比他的肉体更OK!
买票前以为“爆裂点”更多的是张家辉在承担,没想到陈伟霆也贡献了极大的惊喜——从金色寸头花衬衫的痞帅造型,到自证身份无处求助的卧底困局,一整个肌肉疯批大变身,堪称从业以来最癫狂演绎。张家辉影帝级表演hold全场,一面藏着父亲、警察的隐忍,一面露着伸张正义的决心,张弛有度。林超贤的“炸弹”气质,将几场拳拳到肉的打戏推入疯癫,哪怕战损都有种残暴的破碎美感。除了剧情上的爆裂,《爆裂点》也在用凶狠的视觉语言,讲述着温情人间。大概这就是导演统治区碰上演员高危区的“爆裂点”,台前精彩,幕后拼命,不间断的动作场面,不停歇的使命必达,是BE美学,更是纯正港式警匪片的再度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