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影片,算个人观后感
如果你先看到这部电影的卡司,然后在看看评分,会好奇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让这群牛逼的演员,拍了一部烂片。这部电影评分只有5.7,但是却有亚当·德赖弗、比尔·默瑞、蒂尔达·斯文顿、史蒂夫·布西密出演这部电影。若是某部烂片只有1个大演员,蛮正常的。但是这个就很好奇了。原因可能是导演贾木许,这是一个奇怪的导演。
本片虽然是丧尸片,但是很明显充满了黑色幽默。长话短说,我个人理解导演在电影里把人类比喻成僵尸,因为失去了灵魂,贪婪和无节制,必然带来自己的世界末日。扩张的欲望在商业社会的推动下,无休无止、无法满足。最后吞噬自己。
都变僵尸了,还找无线,还追求时尚。而电影最后的几句台词算是核心了。
“僵尸,苟延残喘的唯物论者”
“他们死而复生,像蚂蚁一样仓皇失控”
“看来这些鬼魂都失去了灵魂,他们一定是把他买了,拿去换黄金,新车、新衣服、新的游戏机之类的东西,只会贪求更多东西”
而最后一句台词,是“多么病态的世界”。这是贾木许的世界观了。
独立电影嘲笑商业社会这是传统。在很多独立导演那里,商业社会蓬勃发展最后将导致人类接受“最终审判”,这方面的观点见仁见智吧,这里也不想讨论这个问题。但是我个人相信一点,面对无法阻挡的商业社会,群体无法逃脱,但个人仍可以尝试与之保持距离。这是一种自由。
贾木许拍的电影都是小成本片,但是有趣的是,很多一线大演员,自降工资给他拍片,所以我们才看到这一部小成本僵尸片,出现了五六个国际一线演员在里面跑龙套的情况。独立电影还是有影响力的~~
为什么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呢?因为美国的丧尸文化最初就是起源自B级片的,而B级片或者CLUT片的套路往往就是不遵循套路,太古老的就不说了,比如有一部电影叫《恐怖星球》,就是用一种十分奇特的手法拍了一部集各种梗为一体的爆炸般的虐杀丧尸的电影,这种电影在过去其实是丧尸类型片中很常见的,当然我不是说他那个奇特的拍摄手法,只是说剧情结构上,后来这种电影越来越多,粗制滥造的也就越来越多,然后为了区别于那些个小成本制作的粗制滥造的丧尸电影,越来越多的导演给了丧尸电影一个方向,就是要有头有尾有原因有结果,然后就像我们后来看到的那样,要么是病毒爆发,要么是瘟疫爆发,总之人死了又活了,人类要么用重火力武器与铺天盖地的丧尸对抗,创造一种毁天灭地般的地狱图景,要么一路逃逃逃,中间做个死死几个人最后最该死的逃出生天,总之就是把丧尸类型电影通过电影工业的套路变成了一种流程化的东西。和过去那种你找不到任何的解释来说明丧尸怎么来的,为什么主人公们能那么炫酷的杀丧尸的方向完全不同。
然而,《丧尸未逝》却在本质上回归了传统丧尸片的B级感,甚至不忘在片中埋下各种梗来调侃工业流程丧尸片,以及人类对流行文化过度渴望的事情,最后那个对人们和流行文化关系的调侃主要集中在丧尸的行为和片子最后的那大段诗朗诵上,而片中的许多反“传统”的梗则集中在丧尸危机爆发前的那大段看似冗长的文戏中,下面我就来举几个例子。
1.不作死的少年组
一般丧尸片里少年组通常都是不停作死坑死大部分人最后活下来的人,然而这个片子里,只是寥寥给了少年三人组几个画面,一个是两女一男看新闻,男的说这样会世界末日,第二个就是活死人出现镇上开始死人,少年三人组吐槽镇上太安静了,第三个就是三人看着教管所里的人在外面被吃聪明的躲进了储藏室没有跑出去,然后等丧尸散了去镇长找藏身处。基本上全片最冷静的就是这仨人。
2.主角脸的路人
最开始三个开着“非常乔治罗梅罗风格“的酷炫的汽车来镇上的时候,大段的剧情像极了传统丧尸片里的主角,无论是台词,还是他们的行为风格,以及人员构成,怎么看都是最后会活下来的人,结果呢,这仨只是路人,丧尸爆发之后就给了他们一个全死掉的镜头,然后还挨个被警察进行了”预防性砍脑袋“。
3.你为什么非要开车轧丧尸
警察们被”塞尔达“轰出来之后一路开车,老警察几次三番的去碾压路过的丧尸,后排的女警一再的问他为什么要轧他们,老警察只是轻蔑地笑笑,他们反正都死了。这在传统工业化丧尸片中通常就是个逗大家一笑的梗,然后镜头一转,导演就告诉了你们轧丧尸的后果,车轮被丧尸的手脚卡住动弹不了,然后汽车被大群丧尸围住。
4.不会有好下场的
警察有三人,老警察,帅警察,女警察,每当老警察要做那些传统电影里经常会出现的不明智的决定时,帅警察就会说不会有好下场的,最后真的就没有好下场了,老警察问帅警察,你是怎么未卜先知的,帅警察尴尬的说,导演给我看了完整的剧本。
5.就是让你摸不着头脑
通常类型电影中总会喜欢放几个反类型的角色或事件来凸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不过大多数情况很糟糕就是了,比如说每个丧尸片里都或多或少会出现的动物,当然还好这部片里的不是动物,是”塞尔达“,哈哈哈哈,这么说是因为演员在电影里的发型真的很塞尔达,当然,这个演员叫蒂尔达斯文顿,我说这个可能很多人反应不过来,我说古一法师估计好多人就明白是谁了,演员在片子里演了个武功高强的殡仪馆管理员,一般来说传统类型片里这种角色会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最后会成为BOSS战的绝对主力,然后掩护弱鸡主角团队离开,然而这部电影里没有这些个幺蛾子,人家是外星人,地球闹丧尸跟她没关系,人家拍拍屁股坐飞碟走人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周围人看的一脸懵逼。
当老警察问帅警察这段也是剧本里的?帅警察一脸懵逼的回答NO时,我都快笑死了。
总之呢,如果你想看一部有头有尾有理有据的丧尸片就可以移步其他电影了,如果你想彻头彻尾的看点儿复古的,不一样的丧尸片,那么欢迎你来到”丧尸卫视“(笑)
《丧尸未逝》比传统丧尸片的B级感更有层次的递进感,与大部分丧尸片血腥恐怖气氛截然不同。巧妙展示人类对流行文化过度渴望, 比《僵尸肖恩》更加简洁、自然。 片中埋下许多伏笔,期望拍续集解释。 人物的分组使这片区域以及整个影片更加充满韵味。 1.少年组 两女孩一男孩看新闻,男孩在意世界末日,女孩慢慢的开始害怕意镇上死了人,大家都不习惯太安静了,由此让人联想之前是有多么热闹。但并没有解释过渡,现在为什么这么冷清。三人看着教管所里有人在外面被吃,聪明的躲进了储藏室没有跑出去,然后等丧尸散了去镇长找藏身处。最冷静的就是这仨人。 2.旅游组 开着“非常乔治罗梅罗风格“的酷炫的汽车来镇上。丧尸爆发之后,他们只有全死掉在房间静态,挨个被警察进行了”预防性砍脑袋“的镜头。 3.警察组 警察们与”塞尔达“说好后一路开车,老警察几次去碾压路过的丧尸,后排的女警问他为什么要轧他们,老警察只是轻蔑地笑笑,反正都死了。有人会理解为逗大家一笑的梗,也可以理解为老警察对生死的看淡。镜头一转,轧丧尸的后果,车轮被丧尸的手脚卡住动弹不了,汽车被大群丧尸围住。 整体节奏感 影片前二十分钟可以快进。其他片段,一定要正常速度,可以享受到独特的缓慢冷清感。 叙事让人满意,一开始悬念感营造得简单,惊悚恐怖气氛像飘在空中的羽毛在空中,虽然不会伤到任何人,但是害怕为什么一直这样。现实批判:轻描淡写,仅仅是浮于表面未能深入到实质。 如果不看到人的脸,会感受到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丧尸🧟♂️
译者 湿度
一个追求无聊的人
豆瓣 @湿度
原文:Film Comment 2019.7-8月刊
采访:艾米·托宾 Amy Taubin
吉姆·贾木许的丧尸电影《丧尸未逝》的背景是极地冰盖的破裂破坏了地球的磁场,从而使时间混乱和一些糟糕的事情接连发生,如死人们从他们的坟墓中爬了出来。
故事发生在纽约州北部的城镇森特维尔市中,城里有三个警察(亚当·德赖弗、科洛·塞维尼饰 );一群奇怪的居民(饰演者有汤姆·威兹、丹尼·格洛佛、史蒂夫·布密西、拉瑞·凡斯登、罗伯特·菲茨杰拉德·迪格斯、卡赖伯·兰德里·琼斯以及埃斯利·巴林特);一些观光客,如赛琳娜·戈麦斯、卢卡·萨巴以及奥斯汀·巴特勒饰演的嬉皮士;一个在夜晚兼职小镇殡仪员的苏格兰女武士(蒂尔达·斯文顿饰演);以及一些看似非常饥饿的僵尸(伊基·波普、萨拉·戴维、卡罗尔·凯恩饰),而正是他们让这个狂欢开始了。
虽然这部电影(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上进行了首映)的一大亮点是其演员阵容,但是更为重要的是贾木许启示录般的视点,即我们一起将灾难带给了我们自己——尽管我们可能是好人——而这也使得这部电影在变成一部惨烈的悲剧前既讽刺又有趣。
艾米·托宾:你小时候玩过僵尸游戏吗?
吉姆·贾木许:不经常玩,我并不是一个狂热的僵尸迷。我喜欢一些经典的事物。不过乔治·罗梅罗(George Romero)是我后现代的僵尸偶像。
在罗梅罗之前,僵尸都是被排除在社会秩序之外的。在海地的伏都教中,你可以控制一个僵尸,让他听你的命令,并且那个“白色僵尸”是被他们僵尸化的一个小女孩。怪物通常来自于社会秩序的外部,像弗兰肯斯坦、德古拉和哥斯拉,但是在罗梅罗制作的《活死人之夜》中(Night of the Living Dead,1968),他让僵尸来出现在了一个恶性的社会秩序的内部。这种来自于内部的危机,从而使一切都分崩离析的手法是他第一个运用的。所以,我非常喜欢《活死人之夜》和《丧失出笼》(Day of the Dead,1985)。
我是一个吸血鬼,我非常喜欢吸血鬼,他们都很老练,他们是变种人、生存主义者,他们不是真正的不死人,他们无法复活,他们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情况而永生。
艾米·托宾:那么是什么让你决定拍摄《丧尸未逝》的呢?
吉姆·贾木许:我不知道。我并不知道我为什么做了这些决定。我感觉应该是僵尸与生俱来的隐喻能力,尤其是针对当下盲目跟风的人们。罗梅罗关注的重点是恶毒的消费主义。因此,僵尸是对当今社会的一种非常好的隐喻。僵尸是我们现代神话的一部分。
艾米·托宾:我并不认为你的僵尸是来自于内部或者外部的,但是他们被召唤出来,居然是因为我们破坏了地球!
吉姆·贾木许:对《丧尸未逝》来说,就是这样的。不过即使如此,他们复活的原因也是来自于内部的。你知道吗?这并不像是来自于其它星球并且想要入侵我们的外星人,这更像是由于我们自己的破坏所造成的。就像那个藏在丛林中的鲍勃在结尾时所说的一样“这是一个多么糟糕的世界啊”。这是我们自己搞糟的。
艾米·托宾:说到隐喻,在电影的前半段,我完全终止了我的怀疑,开始相信僵尸将占领这个沉睡小镇的黑暗童话了,此外演员也非常完美的平衡了他们的角色处于故事内外部之间的关系。但是此后克里夫质问皮特森为什么一直重复那句“我们会有一个很糟的结局”时,皮特森却回答道这是吉姆造成的。不过此后我发现你需要通过这种方式才能够继续前进,因此在故事的结尾我意识到了,这不仅是这些虚构人物的隐喻,而且还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隐喻——演员自身以及观众——对于他们来说,这将是一个很糟糕的结局。
吉姆·贾木许:早期就有一些元语言在暗示这是一部电影了,我们在片头听到了主题曲《丧尸未逝》,并且此后在警车的收音机里我们也听到了,在那里我们第一次看见了比尔和亚当,并且比尔的角色还问道“为什么这首歌这么熟悉”以及亚当的角色回答道“因为这是主题曲啊”。这里有一些暗示,但是希望你在看完整部电影之前,你不会意识到它们。
艾米·托宾:对于我来说,最令人激动的时刻就是,因为你知道演员和角色来自不同的宇宙,所以蒂尔达·斯文顿在看星战钥匙链时说了那句“非常棒的科幻片”。但是,如果你不想让人们注意到这些元线索的话,那么你想让他们注意到什么呢?
吉姆·贾木许:我非常喜欢他们的表演。我为蒂尔达、比尔、亚当、科洛、史蒂夫·布密西等很多这样的人写了很多东西,并且我非常高兴能够与他们一起合作。我想做什么?我不想做什么?我甚至都不知道我对这部电影的意义有什么看法!
我之前从来没有这样的做过,这并不是我真正的工作。我想做一些娱乐的事情,而这些事情似乎又有一点伤感。不过一个我非常清楚的事情是没有被僵尸化以及没有被杀死(为了防止他们僵尸化)的幸存者是汤姆·维兹的角色、几十年前脱离了社会阶层的隐士鲍勃,还有哪些从看守所逃走的少年。因为他们是问题少年,所以他们无法在社会秩序中表现得很好。
艾米·托宾:他们身上发生了什么呢?我看见他们说了一些关于安全屋的事情。
吉姆·贾木许:我们并没有看见他们最终成为了僵尸,因为我的心是和他们在一起的,因此他们最终会以某种方式活下去。我爱青少年们。他们来自我们对风格、音乐以及时尚的审美之中。你是否能想到历史长河中那些给予我们很多事物的青少年呢,从玛丽·雪莱到卡罗尔·金,后者在她十几岁的时候就写出了其人生中最伟大的几首歌曲。
我曾经列过一份清单:托马斯·查尔顿、莫扎特、圣女贞德、鲍比·费舍尔(15岁时就成为国际象棋大师)、S·E·辛顿、安妮·弗兰克、图腾卡蒙。同样地,艾米丽·迪金斯在她十几岁时就开始写诗了。尽管青少年有很多的问题,但我依然爱他们。每个人都告诉他们“好的,你还没有成年,你不要像个孩子一样”。
可是你知道吗,他们确实不是成年人,但他们也不是孩子了。他们有各种各样的荷尔蒙要去发泄,可是每个人却告诉他们“你必须这么做,你必须那么做”。现在,我们拥有不可思议的流行歌手比莉·艾丽茜。她的歌词非常的昏暗。她15岁的时候写过一首叫《Bellyache》的歌曲。并且我十分喜爱在我的电影中扮演青少年的演员们。像萨琳娜·戈麦斯,她在十几岁的时候就成为流行歌手和演员了。在电影中她饰演了一个外来的嬉皮士。他们开着一辆姥爷车在公路上旅行,这正是《活死人之夜》中那辆车的原型。
艾米·托宾:当你说你要为这些特定的演员写角色的时候,你是否有听到他们按照你所写的台词对话呢?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中的台词。其就像一首合唱歌曲。比如亚当一直重复的那句“我认为是僵尸、食尸鬼、不死人。”
吉姆·贾木许:我经常进入到一种无法写台词的特定的区域之中:他们和我说话,而我只能抄写我所听到的东西。特别是当我听到比尔和亚当在一起的时候,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梦。我喜欢为克洛伊写东西。但是我却经常这么做:我为主要的演员写作,并且希望我能够在电影中骗到他们。不过不只是主要的演员。我可以制作一部完整的并且涉及任何一个角色的电影。
我之前有一个非常棒的演员阵容,卡罗尔·凯恩和史蒂夫·布密西都在其中。史蒂夫是我的老朋友了。我们一起回到了70年代末,而且史蒂夫是我认识的人中最没有种族主义色彩,且最慷慨、善良、开放的人。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想“让史蒂夫成为一个真正的种族主义者,因为他会这么做的。”还有汤姆·维兹,我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合作了,不过只有在有机会时我才喜欢和他们在一起。
艾米·托宾:可是此后几乎所有人都死了。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都是些非常不错的人啊,并且他们的死也只是因为我们把地球搞得一团糟。
吉姆·贾木许:问题是这个世界充满了好人,他们并不想看见这个已经崩坏的运行系统,不过他们也有易忘症,他们被控制着,所以他们也开始僵尸化了。他们只不过是盲目地跟风。虽然大部分人本质上并不坏,但是那些想要得到权力的人是很坏的。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了,因为这就是人类的历史。此外这还涉及到了灵魂的丧失。僵尸是没有灵魂的,也没有身份。这些人正在从拥有身份走向没有身份。对于那些没有意识到他们已经失去意识的人们来说,僵尸是一种隐喻。
我们在电影中有涉及一点“手机僵尸”。他们就是电影中那些走在街上的僵尸,他们一边走一边看着他们的手机。他们甚至无所不在。我发现这真的很让人烦恼。虽然手机这东西是及其愚蠢的,但是也是十分神奇的,如果你在1989年告诉我你在2019年将会拥有一个集电影、音乐和相机于一身的手机,并且你可以用它在图书馆查阅任何资料,你可以用它收听全世界各地的广播,这显然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但是当人们深陷于其中时,这却成了一种阻碍。所以我并不知道该做什么!我一直努力让自己记住约翰·凯奇的那句话(对了他是个佛教徒):不要尝试改变任何事情,你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我并不想谈论政治。我们正处于第六次大灭绝的中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关注试图立即实施的“绿色新政”,但相反的是,好像每个人都在关注“特朗普今天在推特上发了什么?。”这就像是一个肥皂剧,并且是一个只能用来分心的肥皂剧,不过在分心方面这确实很成功。我非常关注西海岸年轻人发起的“日出运动”以及英国伦敦的“反抗灭绝”组织,他们在当地通过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引起了人们对于气候危机的关注。
艾米·托宾:在你这部关于地球毁灭的启示录般的电影中,最奇怪的地方就是整个电影的灯光处理。你是如何做到的并且为什么这么做?
吉姆·贾木许:为了回到《活死人之夜》,罗梅罗所做的就是通过极低的预算限制来创作了一种蓄意的尴尬,而这种尴尬又以某种方式深入到了这部电影的信息之中。他通过拙劣的表演和廉价的效果创作出了一些非常有趣的东西。我们同样也被预算和时间所限制——七周,并且亚当只有三周。
我们当时在夏天进行拍摄,那时的夜晚很短,所以我们立即就意识到了,我们必须在白天拍摄晚上。这就是我们所设计的。此外,另一个技巧是所有汽车内部的拍摄都是在纽约金士顿的一个仓库中进行的。演员只是坐在仓库中的车里装腔作势,然后我们把盘子放了进去。这就是所谓的穷人的拍摄过程。因此这是非常虚假的,它甚至还影响到了电影的外观。
不过弗雷德·埃尔梅斯(摄影师)通过一些巧妙的方法做了一件漂亮的事情,从而使整部电影的外观看起来就不那么假了。电影中的很多外观设计都来自于那些我之前已经合作过的人。比如弗雷德,当然还有我们的美工师亚历克斯·迪格兰多、服装设计凯瑟琳·乔治,以及不要忘了我们的剪辑师阿方索·冈卡维茨。
虽然我也作为剪辑每天和他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但是他拥有一双更佳出色的手。这是我第一次这么大规模的使用视觉效果。我们所拥有的的这些杰出的人士都来自于烟囱公司(Chimney),他们在纽约、瑞典以及其它地方。他们之前制作过很多有趣的作品。其中之一就是我最爱的查理兹·塞隆的动作片《极寒之城》(Atomic Blonde,2017)。你知道吗?查理兹·塞隆是我的女性主义偶像。虽然我受不了《神奇女侠》,但是《极寒之城》真的太棒了。
当我在做类型片的时候,我喜欢把一些之前没有人在类型片中使用过的东西放进去。所以在《唯爱永生》(Only Lovers Left Alive,2013)中,吸血鬼(斯文顿饰)在触摸东西时会带着手套,然后知道这些东西有多老了。此外在《丧尸未逝》中,我其实并不知道其他僵尸电影中的僵尸是灰尘。我想让他们变成粉末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我并不想让电影充满暴力;其次我不想让僵尸流血。因为他们变干了,并且他们没有灵魂。
活久见系列。
是的,你没看错!就在今年5月,一部名为《丧尸未逝》的丧尸片,不但入选了戛纳电影节,而且是作为开幕影片上映,并且获得金棕榈大奖的提名。
各位看官肯定会说,丧尸片谁没看过啊,《行尸走肉》播了很多年了嘛!电影也有很多啊,从《惊变28天》,到《生化危机》系列、《僵尸世界大战》、《我是传奇》,谁要是天天上网却没看过几部丧尸片,那就等于是中国人却没吃过宫保鸡丁啊!
但是要说一个丧尸片能入围戛纳电影节,甚至获得金棕榈大奖的提名,机智如你也会明白,这肯定不是普通丧尸片那么简单。
先说本片导演,大名鼎鼎的吉姆.贾木许!出生于1月22日的水瓶座,人称“美国独立电影的宗师”。话说贾木许从20年前就被以我为首的一群(青年)影评人所热爱,2002年他和陈凯歌等15个导演合作拍摄的影片《十分钟年华老去》可以说代表了当时世界影坛的最高水准。
(而我和几个哥们一起为这部影片写的影评也代表了当时国内影评届的最高水平!)
贾木许的电影通常会看得人目瞪狗呆,不知道在说什么。其实他的风格说白了就是“反常”:剧情反常,人物反常,拍摄手法也反常。
他说:“人生通常没有剧情,电影为什么要有?”
这其实是每个水瓶座的通病!
贾木许的电影总是以一种轻松但又荒诞的气氛开头,然后慢慢把你领入他布置好的,与众不同但魅力十足的光影世界。
比如《丧尸未逝》这部片子,从一开始就透着诡异的气氛:一上来就是一辆警车缓缓驶过空无一人的墓地,基本上已经把这影片里两大主要阵营都指明了—— 丧尸和警察!
下面这两个警察是本片主演,他们的来头可都不小:
先说这个年轻的,他叫亚当.德赖弗,就是《星球大战:最后的绝地武士》里的凯洛.伦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这两部电影里都是一样的囧傻呆萌,真是不知道他怎么能持续不断的获得片约。
岁数大的这位就更不得了了,比尔.默瑞,大名鼎鼎的电影《土拨鼠之日》的主演
《土拨鼠之日》究竟有多伟大呢,这么说吧,是它开创了时间轮回题材影片的先河,之后的电影比如汤姆克鲁斯的《明日边缘》,什么《源代码》、什么《恐怖游轮》、什么《忌日快乐》,这些影片见到《土拨鼠之日》都得跪下叫爷爷。
《恐怖游轮》2009;《源代码》2011;
《明日边界》2014;《忌日快乐》2017
在这之后你还会见到一个更让你惊喜的人, 剧中人物叫Zelda,和《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妻子同名。
其扮演者就是---------------------------:
没错,就是《奇异博士》里的古一法师!
帅气逼人的蒂尔达.斯文顿在片中饰演以为殡仪馆老板娘,同时也是一位武士刀大师。她将在影片后半程里一个人斩杀丧尸,无人(尸)可挡。
接下来介绍丧尸产生的原因,不得不说其实相当敷衍:
极地水力压裂开矿活动,不知如何就导致了地球自转的失衡,进而极大影响了日照小时数,以至于丧尸们就从墓地里复活了。其实你也不用care到底丧尸是怎么复活的,这就像你的女朋友生气一样,不要费力研究她为什么生气(反正也研究不明白),只需要知道解决的办法就好了。
要说这部影片里的丧尸还是...好吧,挺萌的,他们复活之后并不是一味地杀人,而是......
是的!他们冲进了一家咖啡馆,开始疯狂地喝咖啡,不怕烫,也不怕撑,喝完所有咖啡之后,心满意足而去!倘若以后再有人跟我说他嗜咖啡如命,我就让他看看这个!
接下来的丧尸就百花齐放了,有喜欢士力架的:
有喜欢无线网的:
还有喜欢时尚的摩登女丧尸:
“他们会被生前做过的事吸引”,
从坟墓中爬出来以后还在一门心思、
奋不顾身的追求这些东西。
看到这里你肯定想的和我一样,在众多僵尸片里,这样的设定和思考也不算太优秀呀,就凭这就能进戛纳吗?
这里我就要告诉你一个大秘密了,这个片子要换成是你我,或者任何一个亚洲导演,那肯定都不能进戛纳的!但恰恰只有贾木许可以。
为什么呢?因为首先,贾木许是来自美国的导演,却又一向与好莱坞对立的独立电影导演,他的每部影片都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印记,尤其是他那种特立独行的反商业模式,特别受戛纳电影节评委的欢迎----要知道,戛纳电影节一向遵从“艺术至上”这个大原则。
再加上,今年好莱坞选送了昆汀的新片《好莱坞往事》到戛纳,戛纳必须给好莱坞一个下马威啊!那意思就是你看,我们喜欢的是贾木许这样的,不是你昆汀那样的。
《好莱坞往事》还有一个月……就上了
虽然今年戛纳的金棕榈大奖给了韩国奉俊昊导演的《寄生虫》,但是你千万别以为戛纳评委的内心已经向亚洲倾斜。奉俊昊努力了这么多年才入围戛纳获了大奖,而今年66岁的贾木许已经是第六次入围戛纳主竞赛单元了,如果算上其他单元,贾木许已经十几次入围戛纳。
对于贾木许来说,戛纳真的就像自家后花园一样,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啊!
至于说贾木许为什么没有获奖,那更好理解了:这位来自美国的独立电影导演,既有文化自信又有艺术自信又不缺钱,他要奖干啥?还是留给那些苦哈哈拍电影的后辈导演们去吧。
看到这里你就会释然,至于影片结尾的情节如何,还那么重要吗?
就算小镇上的居民一个一个变成丧尸,最后的两名警察也已经是岌岌可危,这一点也不重要了,因为贾木许的电影和他本人一样,注重过程,不在乎结果。
友情提示一句,影片结尾非常荒诞且超现实,不喜欢的人一定会拍桌子大喊:我靠什么玩意儿。
没错我就是拍桌子的人之一。
希望你喜欢那样的结尾!
微信搜索公众号:“hangkongqumovie”(航空曲电影)关注我们,一起拍桌子!
“死人今天就是不肯死,苟延残喘的唯物论者,像蚂蚁一样仓皇失控”
一个平静的小镇,却发生着怪异的事情。由于极地水压破裂造成地球自转偏轴,白天的时间长的离谱,晚上八点太阳高高挂,动物们都离奇失踪,手机手表全都不能工作,小镇安静的出奇。好不容易到了晚上月亮又大又诡异散发着恐怖的蓝光,世界末日指日可待。
小镇里一共三个警察。一个是已经退休又上岗的老警察(比尔·莫瑞饰)一个是年轻有为的警察(亚当·德莱弗试)还有一个女警(科洛·塞维尼饰)。种种异象使小镇的居民陷入了担忧。到了晚上坟墓里爬出来两个丧尸。
丧尸游荡到了餐馆,老板娘与清洁工变成了他们的第一餐。第二天一早警察接到了报案,三名警察先后抵达现场,血淋淋的一幕使他们都认为是野兽干的。只有年轻的男警认为是丧尸所为。
老警察与年轻警察去墓地勘查,果然发现两个大坑,越加肯定了丧尸所为的可能性。到了晚上,丧尸大爆发,居民们纷纷遇难,丧尸越来越多。这时“古一法师”(蒂尔达·斯文顿饰)一路斩妖除魔来到了警局。
三个警察决定出去巡视,“古一法师”留守。一路上一片狼籍,丧尸游走街头,他们做着生前最喜欢做的事。巡视期间汽车抛锚了,一群丧尸团团围住警车。
正在危难时候“古一法师”又出现了,原来她是外星人她召唤了一架宇宙飞船在众目睽睽之下把她接走了。
连外星人都放弃了地球,老警察与年轻警察决定反正是死不如死个痛快。他们离开警车,大刀阔斧斩杀丧尸,最后寡不敌众淹没在了丧尸群中......而这一切都被森林里的流浪汉看在了眼里。
本以为是一部恐怖片没想到原来是喜剧片。这部僵尸题材的影片跟以往的同类型电影截然不同。并没有过多的血淋淋的场面,还给僵尸们赋予了语言,在死了之后,依然还习惯性的拿手机寻找wifi,找siri,这是对当下社会现状的一种讽刺,这些问题正在引起年轻人的关注。
电影大胆地给丧尸们注入了新的视角,把人比作丧尸的隐喻揭露了世界的病态。我们人类如同丧尸般的生存那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导演用独特的方式表达了对社会和整个世界的失望。
整个影片节奏缓慢,不乏轻松自在几乎有时候会忘了是丧尸片。演员阵容的强大保证了电影的质量。导演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人,表现手法不张扬却能一针见血,实在是高明。
非常推荐观看的电影佳作!
现实世界里,为了物质欲望地球都被改变了,随波逐流顺从欲望的变成僵尸,嬉皮士根本无处可逃,从城市逃来小村没改变命运。主动对抗僵尸的人扛不住辛苦也放弃了,剩下坚持抵抗也全部牺牲。 只有看透一切放弃一切的虚无主义者、没占有过财物也没尝过生活苦的小孩逃出来了。能风光全身而退的只有一个有背景的外星人👽
有“美国独立电影宗师”之称的吉姆·贾木许在世界影坛上的的形象与他电影作品中的人物颇有几分相似,都是一个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人,行为古怪却也不无可爱。
贾木许的作品数量不算多,但每一部都称得上精品。作为一个“作者”电影导演,其影片总是体现出强烈的个人风格贾木许的电影注重表达人与人的疏离、孤独的现状。影片通过塑造非常规的人物,并以拼盘式的琐碎的情节结构打破常规的叙事策略,这使他的电影带有一种浓厚的后现代主义味道,其极简派的风格受人瞩目。
他凭借社会边缘人物设置、高品位的配乐与布景、诗化内容与台词意境深受大批文青们热捧。某种程度上,“贾木许”三个字就代表着美国边缘化独立电影的绝对标杆。
近几年来,贾木许主动“拥抱”主流文化,以自我解构,戏谑幽默的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比如,2013年的影片《唯爱永生》,他将吸血鬼类型元素放入到文艺片里,把吸血鬼们塑造成孤独了千百年的文艺大咖。整部影片也很像文艺青年掉书袋。但同时,贾木许独有的冷幽默又让故事更像文艺版的《那个男人来自地球》。影片中,贾木许借角色之口,对西方文明做出了大量的解构和歪批,传达出强烈的个人观点。
在拍摄完神话与诗意共存的《帕特森》后,贾木许重新回归“主流”,这次他又打上了丧尸片主意。《丧尸未逝》 (The Dead Don't Die)作为贾木许冲击金棕榈主竞赛单元的新片,再次展现出他在影片风格的上的革新和突破。
你绝对没有见过这样的丧尸片,也没有看到过如此幽默调侃的贾木许。作为一部以丧尸为题材的黑色喜剧,贾木许在影片中依然融入了极其浓烈的个人风格。散点式的慢节奏,反复不断的冷幽默,总是慢半拍的低情节架构,甚至带有漫画风格的调皮特效。
《丧尸未逝》就像是贾木许借电影之语完成的一次性恶作剧。如果按照贾木许之前影片的风格和类型来判断,很容易把《丧尸未逝》想象成文艺片和丧尸片的嫁接体,但如此简单粗暴的分类显然低估了贾木许的审美偏好以及野心。
从故事上来看,影片讲述地球因遭受环境污染而发生了“移轴”现象,各种奇特的自然现象预示着危机的暗流涌动,动物发狂,植物乱长,埋葬在坟墓里的死尸扒土而出,重回人间,祸乱天下。整个小镇,顿时成为丧尸们“施暴”的乐园。
在影片里,贾木许将反类型做到了极致。没有首尾相连的主线故事,而是将众多人物一一塞进故事中,除了小镇上的几位警察,大多数出现过的角色,都在影片第二幕就完成了功能性作用,领了“盒饭”。同以往那些注重戏剧性和刺激程度的丧尸片不同,《丧尸未逝》明显在节奏和故事上缓慢太多,甚至会引起很多主流群体观众的不适。但狡黠的贾木许偏偏又在影片里加入大量限制级的血腥镜头。其中有一幕三次反复出现的“尸体”镜头就显示出他对于影片的风格处理手法。
丧尸第一次侵害人类,第一幕中出现的餐厅营业员纷纷遭遇不测。她们的尸体无力且扭曲的躺在地上,三位小镇警察先后进入餐厅一探究竟。在这一幕中,出现了台词的反复,镜头的反复,还有人物行为的反复,这些刻意的反复是影片类型特征的最好体现。贾木许所塑造的标志性风格,一种自我反思式的疏离美学就暗藏其中。
透过这一幕,我们就能撕裂丧尸片的外壳,探寻到其深藏其中的主题内核。很明显,就像贾木许的《唯爱永生》一样,表面拥抱了流行文化元素,但骨子里依然是对主流文化的解构和质疑,甚至是嘲讽。影片一开始就将这个美国小镇描绘得阴森恐怖,警察巡逻时,街道空空荡荡,了无人迹,而当丧尸从坟墓爬出,肆扰市民后,被丧尸吞噬的小镇才变得热闹起来。
在贾木许眼中,小镇无疑隐喻为美国社会,而居住其中的大众和丧尸其实并不无区别。影片中那些看似星罗棋布的隐喻,其实有个统一的理念支撑着:当地狱满了,死人就会跑到地面上;而当地面上都一塌糊涂时,活人也看着像行尸走肉。
影片里,丧尸们纷纷从地底爬回人间,虽然有了食人的恐怖喜好,但口中依然嚷嚷着社交账号、WIFI、咖啡,即使死过一次,也戒不掉现代社会的瘾,即便变成丧尸也依然屈服于流行文化、消费主义和网络化自恋。熟悉丧尸类型片的影迷一定知道,丧尸作为电影流行元素,是在罗梅罗的经典丧尸片《活死人之夜》之后才逐步奠定了江湖地位。
通过《活死人之夜》,《活死人黎明》,以及《丧尸出笼》,罗梅罗引领了丧尸电影的第一波浪潮,丧尸、僵尸、食人族,在诸多方面替换了经典的怪物种类与科幻生物,经由各种各样的子类型渗透到电影实践中,也渗透到各个时代的流行语境中。比如从“核危机”,到“传染病恐惧”,再到如今对网络社会和消费主义的暗讽。
丧尸片的核心主题往往与死亡和意识的消亡有关。罗梅罗通过其作品完整的建构了丧尸的转化,以及消灭丧尸的方法论,还有一系列由此引发的道德问题。在《丧尸未逝》里,贾木许通过角色设计,再次表达现了他对部分流行文化的态度,致敬了罗梅罗的丧尸片鼻祖地位,也借用了他建立的丧尸类型片法则。
比如,被丧尸撕咬后也会被同化;比如食肉嗜血的本质;还有丧尸依然会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去找过去认识的人。
对于过去生活的依恋,以及丧尸化前所怀有的仇恨和品质不会因为变成行动迟缓,看似智力低下的丧尸而发生改变。所以,在影片中,贾木许直接以此类型范式讽刺了大众被各种主义洗脑后,变得迟钝和愚蠢。比如对环保问题、特朗普主义、政治正确、Metoo、网络社会、消费主义、种族主义等社会现象轮番进行了调侃。
例如,影片中史蒂夫·布西密饰演的种族主义者,总是戴着一顶“让美国再次变白”的帽子,但在面对舆论压力时,依然会口是心非的说自己不是种族主义者,而他却第一个遭到丧尸黑人袭击,最后也被象征着群体舆论的丧尸群所杀害。
另外,赛琳娜·戈麦斯饰演的嬉皮士女孩象征着外来者,却在刚进入美国小镇后就遭遇了丧尸屠杀。
影片中的人物设计明显都带有确定的功能性指涉,从年龄到性别,从肤色到意识形态。
而影片的结局,也表达了贾木许对于当前社会的看法,即被各种主义撕裂的大众群体,正经历着自我意识的消亡,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其实早在肉体消亡之前,灵魂就已经没了,与丧尸并无区别。影片中看似两位完全超脱的人,一个是离开社会,进入丛林的拾荒猎人,一个是被小镇居民看作怪人的停尸房管理员。
他们一个与大自然打交道,一个干脆与死人为伍,而且身份也并非地球人。由此看来,贾木许已经对现实社会完全失去了信心,躲在摄影机后面“笑而不语”,尽情嬉笑怒骂。
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喜欢掉书袋的贾木许不光在影片中引经据典,互文各种流行文化,还大量引用自己的前作,复制《地球之夜》、《神秘列车》、《离魂异客》中的镜头、机位、桥段,以自嘲实现了解构。
比如让角色直接打破第四面墙,在影片大谈剧本和电影,甚至直接质疑贾木许为什么只把完整剧本给了某一个角色看,还有角色直接把影片主题曲CD扔出了车窗,因为故事中多次反复播放和提及一首主题曲,这让观众和角色都听到厌烦。
所以,《丧尸未逝》以反类型的方式,借用丧尸片的壳,讽刺了流行文化和盲从的社会。影片中所有的“不适”和“反差”都在刻意的放慢与反复中得到了放大。贾木许把“放大镜”交给了大众,希望观众在影片中看到镜子式的,社会中的自我。大概,也只有贾木许敢如此自傲,同时如此残忍了吧。如此看来,有那么一点喜剧感的《丧尸未逝》其实仍然是彻头彻尾的恐怖片,让人感到绝望和无奈。
这部编不下去电影本质上也凸显了贾木许长期的创作困境和格局,纵使其引经据典式地构筑了一个个指涉重重的当代亚文化陈列室,他对文化史熟稔地挪用和巧妙地重制也不可谓不妙趣横生,但它的电影总是囿于一个不无空洞的表层,并最终沦为一种文化趣味二手加工厂,且其生产物作为文艺青年的崇拜对象被重新纳入到一种审美趣味的消费主义循环中,而这恰恰是他想用这部电影所讽刺的。
(7.2/10)现在的世道逼得吉姆·贾木许不再谈文学和历史。开始拿僵尸电影讽刺现实了。还是一贯的用反差制造喜剧效果。只不过在《丧尸未逝》里。媒体总在贩卖焦虑。消息真假无从可辨。滚动播出的暴力场面。PD毫无作为。人们因立场不同而受到区别对待。在这种集体混乱里。有人自我麻痹。有人干脆放弃。有人努力坚持也无济于事。影片结尾贾木许借角色之口大骂自己是混球。不只是他编不下去剧本。而是他作为一个现代人。本身也是迷失方向和缺乏安全感的。“丧尸未逝”。“逝”与“生”的概念模糊了界限。一切正如Matty Healy唱的。“Modernity has failed us.”
2.5 导演和演员们拍得比观众看得还开心
僵尸入侵豆瓣,会听到“男人.......性生活....阿北........男人...........肌肉............爱情...........”恐怕蒂尔达斯文顿听了都会笑场。
贾木许的影像魅力并非简单来自对亚流行文化的引经据典和调侃考据,而是在于当这一切构成一套不言自明的独特封闭话语体系后,伴随着对各种icon身份属性的一体化,在吉姆独有的悠哉闲逛节奏的排列组合下渗透出的“休息”或“间歇”的禅意趣味与智慧,然而随着创作步入瓶颈,刻意迎合观众的“展览”色彩愈加反扑过来,并最终在本片中动用那个自我放弃的收尾将一切未曾到来的缓释吞噬,这出关乎存在意义的荒诞闹剧以“编不下去”做结,在这个迷失的当下,倒也失败得贴切。
我珍惜“编不下去”的感觉
看睡着了,不过这电影让我发现一件很好笑的事,Iggy Pop的僵尸扮相跟他平时状态好像没什么区别
论火化的必要性
#72nd Cannes# 某种意义上还是一部蛮不错的开幕片,气质独特,明星和导演的咖位也都足够。观感还不错,是一部充满了冷笑话和迷影梗的僵尸片。摘抄几句台词:“这也太乔治·罗梅罗了。”|比尔默瑞:“你为什么这么冷静?”亚当司机:“因为Jim 给我读了剧本。”(指向导演的元叙事哈哈哈哈)。结尾汤姆·威茨扮演的隐士鲍勃还来了一段旁白诗朗诵……不过问题在于剧作真的有些WTF,贾木许没有任何愿望把故事编圆(估计也没有任何想法要得奖……),全部精力都用在讲冷笑话上了。拿类型套路做调侃大概是本片最大的看点吧。
《丧尸未逝》有多空洞,国外的影评人甚至开始以分析僵尸的步速凑字。
最后独白落下乘了,如果没有这段还好。有点高的moral high ground。只是电影不过也是实质上的消费产品,一部分电影是pure艺术,其他多是综合,且基础绝对是经济体里的一部分。SG的出现就是消费的一种。us90年代有一些b级片已有同样概念,所以没什么特别的。另外,有些人死仅是为了死而已,死的不合逻辑。太多自我致敬,不喜欢。两个星给那些靠谱绝对会让你笑的演员。
7分,如果喜欢贾木许的,还是会满意这部作品的。因为里面仍然有大量非常熟悉的贾木许元素,除了贾木许的幽默方式,包括武士、念诗等等,也都是熟悉的设定。整体感觉很小品,没那么大野心,也很难拿奖。基本是个很自我、很玩闹的小喜剧(当然,仍是贾木许的喜剧方式)。他的恶趣味、他偶尔的文艺腔调,以及一些小的讽刺。
是什么时候觉得自己老了?是当我青春期爱的导演都开始没完没了没完没了地致敬自己的时候
仍旧深深烙印了贾木许的风格与趣味,表层的粗制滥造和漫不经心,以一种滑稽病态的冷幽默,调侃美国流行文化的腐蚀,以及加入各种各样的老梗。但,还是架不住地难看。整个电影,大概就是把难看重复念五百遍那么难看吧。
我不确定我此生是否还能看到一部大导演名演员一拍大腿拍的,能比这一部还没用的电影了。重复配乐重复台词梗,剧透梗,旁白梗,感觉被导演摆了一道。太没用了,没用到我恨钢非装铁,一路和朋友吐槽一路傻笑,什么垃圾电影太任性了。别的不说,占了那么多篇幅的仨小孩儿到底跑哪去了???
nobody cares这些烂梗
这么慢的僵尸片是第一次见,非常贾木许风格了,贾导玩得真开心。然而感觉也就是个短片的内容被拉到了两小时。WiFi WiFi什么的笑了好一阵,某人果然是外星人👽。
我建议武士刀纳入警察武器掌握考量指标
熟悉的贾木许风格:怪异、疏离的人,形式上的复沓,恰到好处的冷幽默。他的电影里没有一惊一乍大起大落,把僵尸片拍出一副优雅和文艺范儿,连血腥特写镜头都好像风轻云淡了。故事背景是架空的,但又多次揶揄了美国政府。比尔默瑞一张苦脸撑起半数笑点,蒂尔达斯文顿的角色非常神棍,赛琳娜戈麦斯亮了...结尾略平吧。
史上最文艺的丧尸,喝咖啡的喝咖啡,连wifi的连wifi。还有外星人穿插其中,以及看过剧本的主人公,面对丧尸镇定自若云淡风轻。也就贾木许敢这么拍,太随性了。有人会觉得无聊,有人会觉得有趣。无聊的人会觉得无聊,有趣的人会觉得有趣。